智慧黨建系統引領聚民心支部發力興鄉村
人氣:
日期:2019-10-30
本站新聞資訊內容(圖片、文字、視頻、GIF)部分抄摘互聯網若有侵權行為請郵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刪除處理
石屏縣壩心鎮老街村委會龍港村位于“高原明珠”異龍湖東南岸,坐落于“三島九曲七十二灣”的龍港灣。天高氣爽的秋日,漫步龍港村,放眼望去,潔凈的村內道路兩側,紫色小花的盆栽沿路點綴,白墻青瓦的明清古居掩映在村落中,好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說起村莊的美麗蛻變,龍港村村民都很自豪:“咱們的黨支部有力量,跟著支部走,啥事都能辦!”34名黨員,成了村民們的“主心骨”和“領頭羊”,他們一心向黨守初心,一心為民踐宗旨,一心干事擔使命,堅定不移謀發展、務實擔當解民憂,帶領全村4個村民小組426戶1167名群眾團結前進,闊步邁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路。
黨建引領聚民心 支部發力興鄉村 紅河州委宣傳部 供圖
黨建強村 讓群眾精氣神“聚”了起來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龍港村黨支部書記周官宏,就是龍港村的“火車頭”,這個塊實的中年漢子發揮著黨員、群眾的“領頭羊”作用。周官宏將支部一班人擰成一股繩,帶領大家伙建立了一個帶領村民向前奔的堅強戰斗堡壘。
龍港村黨支部黨員的平均年齡是57歲,60歲以上黨員占黨員總數的50%。雖然黨員們已年邁了,卻絲毫沒有影響黨支部的作用發揮。在周官宏的帶領下,村里經常能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者,每月都定期到支部報到,自覺圍坐在一起組織開展集中學習、搞主題黨日活動、討論大事小事、進行談心交心、開展黨性教育,謀劃村子的發展。
不僅僅是黨員,在支部帶動下,龍港村村民也緊緊凝聚在黨旗下。“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群眾不說話。”周官宏的一句口頭禪道出了黨支部這份凝聚力的來源與關鍵。
在龍港村黨群活動中心的墻壁上,有兩塊特殊的黑板。一塊名為“心愿墻”,群眾可以在上面留言,提出意見和建議,甚至是批評;一塊名為“回音壁”,由黨支部對群眾留言作出回應,并一一落實解決。
在周官宏的手機里,關于“心愿墻”和“回音壁”的照片記錄中,有一條這樣寫道——
心愿墻:“人居環境提升了,到處都很干凈,只是村民沒有健身的(設施),希望想辦法解決。”
回音壁:“答村民,村支部已向有關部門協調,近期內解決。”
黨建引領聚民心 支部發力興鄉村 紅河州委宣傳部 供圖
收到答復后沒過多久,村民們欣喜地發現,在黨群活動中心前的小廣場上,真的多出一塊健身場地,漫步機、太極輪等健身設備一應俱全。
一個小小的舉措,拉近了黨員和群眾的距離,踐行著黨組織“對黨忠誠,為民擔當”的初心,也讓老百姓的精氣神兒“聚”了起來,團結一心跟著帶頭人走,共同參與村莊建設與治理。
產業興村 讓村民“富”了起來
歷史上,龍港村村民臨湖而居,以打漁、養魚為生。一度時間,異龍湖生態情況告急,隨著異龍湖保護治理工作的規劃實施和推進,上世紀九十年代,石屏縣委、政府啟動了退塘還湖工程,龍港村村民近千畝魚塘被納入退塘還湖規劃。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不管什么事,只有黨員、干部沖上前去,群眾才會相信、才有信心!”作為一名黨員,周官宏率先響應黨委政府號召,退還了自己承包的250畝魚塘。隨后,支部黨員也紛紛響應,不僅退還了自家魚塘,還走村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終順利完成了全村的魚塘清退任務。
一直以來,龍港村村民沿襲著“靠水吃水”的傳統漁業模式,產業結構單一。漁民上岸,出路在哪?
就在龍港村村民困惑發愁之時,村黨支部的一句話讓大家放下一顆懸著的心:“大家不用怕,支部一定會為大家找到致富路!”要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首要的就是通過發展讓龍港村富起來、強起來,這是責任、更是使命。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龍港村黨支部摸索出發展的新路子,緊抓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契機,帶動農戶進行土地集中流轉歸并,發展楊梅、紅心獼猴桃種植等高原特色農業2000余畝。推廣“畜—沼—果”農業循環經濟,建成規模化養殖場5個,為群眾叩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隨著產業發展的“轉身”,龍港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也沿階而上,昔日湖光山色的美景重現。村黨支部又將目光匯聚到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上來。依托村里保護良好的明清建筑資源,結合彝族海菜腔等民俗文化和楊梅產業,建成了“歸然山居”生態農莊、農家樂2家,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增加了群眾收入。
文化立村 讓傳統村落“活”了起來
龍港村有文物保護單位廣胤寺、張氏宗祠等,還有十幾棟精美的明清時期的民居。這些珍貴的古建筑,是龍港村代代傳承的文化內核,也是村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如何保護、利用好這些歷史文化遺產,一直是村黨支部思考的問題。
始建于明代的廣胤寺自2017年修葺后便一直上鎖空置。2018年春節,村里幾個調皮的孩子翻墻進入,用存放于寺內的干粉滅火器將建筑墻體噴花了“臉”。村黨支部的老黨員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得有人來看管維護。”廣胤寺的活化利用從此成為支部成員們心頭的一件大事。
面對難題,村黨支部想到了“招商引資”的辦法。2019年3月,經過謹慎的考察與多次洽談,經村民大會同意后,村黨支部引進了瑞湖明珠文化旅游(石屏)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入駐后,開展了一系列文化講座、音樂會等體驗交流活動,對龍港村村民免費開放。村黨支部也積極協調,和公司一起不斷強化對廣胤寺的保護管理工作。“下一步,村黨支部也正在和公司一起探索打造精品民宿的合作辦法。”周官宏說,引進公司后,文化產業的新業態讓不少村里的年輕人也蠢蠢欲動,想要活化利用自家老屋開辦民宿,紛紛前往咨詢。
村黨支部“招商引資”的首次嘗試,不僅解決了村里文物保護的難題,也讓村里每年增加了6萬余元的穩定收入;而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不僅為龍港村樹立起文化品牌,更為村莊未來的旅游開發開拓了一條新路子。
生態靚村 讓發展信心“足”了起來
“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周官宏的一句話,道出了鄉村發展理念的時代變遷。隨著生態環境重要性的日益凸顯,為了保護好母親湖,龍港村黨支部成員帶頭拆除自家豬圈、廁所等臨時設施和空心房,帶頭實施衛生戶廁、排污管道改造,用實際行動影響帶動村民積極參與到美麗龍港建設之中。
今年83歲的老黨員李保有已有40年黨齡,在“廁所革命”工作中,他積極支持衛生戶廁改造工作,利用自家樓梯間建成水沖式衛生戶廁,支起蹲坑和坐便器,安裝了化糞池。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村民們也紛紛著手進行家庭里的“廁所革命”。“黨員能干,我們也能干!”村民張義高說,“我們信任村黨支部,他們只會做對村子、對百姓有益的事。”
黨建引領聚民心 支部發力興鄉村 紅河州委宣傳部 供圖
“黨員是一盞燈,掛到哪里哪里亮”,為了倡導文明鄉風,村黨支部的老黨員們牽頭制定了《村規民約》,帶頭認真學習,帶頭開展承諾,帶頭遵照執行。制定《評選文明農戶、“五好家庭”標準》,組織開展 “文明新風家庭”“好婆婆、好兒媳”“致富先鋒”等評比活動,教育引導廣大村民革除生產生活陋習,真正做到排場做“減法”文明做“加法”,讓鄉村風尚蔚然一新、鄉風文明深入人心。
為了讓全村人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村支部牽頭策劃了村史館建設,帶動村民回顧龍港變遷故事,收集整理村情概況、溯源村史,動員村民籌資籌勞建設村史館、捐獻村史館展品。全村齊心協力,只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村史館的建設工作。如今的村史館,參觀人員不絕,發揮著宣傳教育的作用。
龍港村由弱變強的歷程,也是龍港村黨支部牢記初心和使命,在新時代帶領群眾不懈追求、奮發作為的生動寫照。2019年,龍港村被確定為石屏鄉村振興示范村,迎來了新時代發展的新機遇。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如今的龍港村正聚焦美麗鄉村建設,信心十足地大步向前邁進。不久的將來,一座留得住鄉愁、看得見未來的美麗龍港將以全新面貌展示在眾人面前。

??售前咨詢客服
??添加微信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