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系統黨建怎樣融入街道社區?
人氣:
日期:2019-11-25
本站新聞資訊內容(圖片、文字、視頻、GIF)部分抄摘互聯網若有侵權行為請郵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刪除處理
城固縣城設2個街道辦事處、11個城市社區,常住人口20.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城市內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各類社會主體,從“條塊分割”“不相往來”,到“相互融合、共建共享”,實現駐區單位與社區的深入融合、互促共贏,社區與駐區單位的是怎樣做到的?
破解這一難題的正是城固縣的一項創新舉措——行業系統黨建融入街道社區管理機制。
組織共融,形成了共商共管的強大合力
家住城固縣文化路金龍小區居民袁寶鋼感嘆道:“小區停車位一直很緊張,回家晚一點車就沒地方停,最近隔壁的縣醫院貼了告示,停車位向群眾開放,我的車可以停在那邊,這真是為我們干了一件大好事!”今年,城固縣免費開放城區內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泊位398個,緩解了群眾反映集中的停車難問題。
以前,像停車難這樣的難題,涉及多個部門職能、條塊分割,想管也管不了,導致社區抓黨建、促服務時遇到超出管理權限的問題時就難以有效解決。如今,通過行業系統黨建融入街道社區管理機制,這一難題才得以有效破解。
不僅僅是停車難的問題困擾著城市居民,公共設施破損嚴重、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同樣也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城固縣今年累計投資4750萬元對城區道路進行“白改黑”整治、鋪設1400米污水管、清理雨篦1100個、清淤管道19.7公里、鋪設背街小巷瀝青路面9000余平米,讓廣大群眾感受到城市建設新變化。
城固縣從組織融入入手,將176個縣直部門單位、國企、學校、醫院、“兩新”組織黨組織和5671名黨員全部納入所屬街道社區管理,由行業黨組織負責人、業委會黨員負責人等82名擔任街道或社區兼職委員,在社區新建商圈、樓宇黨支部2個、網絡黨支部17個;成立文化宣傳、法律維權、書畫棋藝等功能黨小組52個,串聯起各行業各系統黨組織197個、黨員7055名,構筑了“社區+”黨建共同體,形成了“一呼百應、共商共建”工作格局。
9月15日,在蓮花街道辦事處城東社區聯席會議上,社區兼職委員紛紛做出承諾,“我將幫助社區調解信訪糾紛。”“我將幫助社區開展文體活動……”。目前,城東社區已經有9個單位的黨員干部擔任兼職委員,在處理社區糾紛、開展社會服務等方面為社區提供幫助。擁有這些強大的“后援團”,城東社區黨支部書記饒有財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勁頭也更加充足了。
城固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平介紹:“推動行業系統黨建融入街道社區管理,重點要在黨組織管理、黨員參與、資源整合、工作下沉上持續用力,促使行業部門與社區融為一體,解決城市‘誰來管、怎么管’的問題,打通‘城市病’中梗阻,實現資源整合,發揮1+1>2的效應。”
黨員“雙融入”,實現了城市黨建的“大合唱”
全面落實行業系統黨建融入街道社區,必須推動干部下沉到網格、工作落實到網格,集聚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衛生、教育、體育等多種公共服務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體系,才能真正實現黨建與城市管理、服務和治理融為一體。
為了更好更充分服務轄區群眾,縣委組織部牽頭制定了《城固縣行業系統黨建融入街道社區服務清單》7大類、237項,全部由各職能部門和社區協商,共同認領,并限期完成,讓社區和駐區單位都感受到了新變化。
(城固縣組建黨員“小紅帽”志愿者服務隊)
全縣135個駐街單位所屬的4000多名在職黨員干部主動到社區登記報到,機關黨員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采取召開“居民小區說事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辦法,查找梳理群眾訴求及問題1860個,落實整改措施2050條。深入開展黨員志愿服務,零距離辦好“惠民微實事”,先后組建“小紅帽”志愿者服務隊45支1200余人,常態化開展家政服務、扶貧幫困、敬老助老、就業保障、衛生整治等活動127次、服務群眾3260人次。
每到周末,原本應該靜悄悄的城固縣潤東九年制學校,操場上卻迎來了很多健身的居民。
“我們作為具備對外開放條件的學校向群眾免費開放體育場地,不僅僅方便了社區居民鍛煉身體,還搭建起學校與社區居民之間溝通的橋梁。”潤東九年制學校黨支部書記孟曉榮說,“在開放體育場地的同時,黨員志愿者也先后多次來校為學生開展消防避險演練、知識普及,辦了不少實事好事。”
“以往行業系統不愿干、挑著撿著干,與社區溝通不到位、服務社區和群眾不精準,現在實行黨員“雙融入”,架起了群眾連心橋,擴大了城市服務供給,免費開放機關單位廁所67座和6所學校體育場館,服務百姓零距離目標變為現實。”城固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基層辦主任賴祥龍對此深有感觸。
“小社區大服務”,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現在的服務真是越來越貼心了,沒想到下班時間,還能來這辦業務……”11月15日晚7點,在博望街道辦事處解放街社區居委會,很快就為其女兒辦理了大病救助申請手續,他當著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孫彥莉稱贊道。
針對居民上下班與社區辦公時間重合、群眾辦事不方便問題,將社區工作日上班時間延長至20:00,實行AB崗輪換和節假日輪流值班,讓轄區群眾隨時來社區能見得到人、辦得了事。今年11個城市社區累計受理群眾辦事1.3萬余件,實現了瑣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難事不出街辦。
社區黨支部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社區僅有專職干部七八人,存在人員力量不足、工作力度偏軟等問題,讓行業系統黨員干部真心實意沉下去,對于促進社區黨支部戰斗力增強、發揮“黨建活力”很有必要。
中山街社區教師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公共環境破損嚴重、環境臟亂差,物業管理跟不上一直困擾著小區居民。如今,通過成立“紅色”物業管理委員會,街道辦黨員干部在社區治理的最前端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擔任物管負責人、協管員,“搭棚接檐、亂擺亂放、亂貼亂掛、亂堆亂放”等現象得到徹底根治,小區內非法傳銷、非法兜售食品等亂象徹底杜絕。現在走進中山街社區教師小區,居民在道路旁的健身區和休閑區鍛煉、聊天,到處一片安靜和諧的氛圍。
在黨組織的推動下,系統各單位紛紛將黨建工作延伸至社區,不斷提升干部的服務意識,強化黨員的社會責任。像解放街社區錯時上班無縫服務市民的暖心舉措還有很多。
如今,11個城市社區充分發揮社區道德評議會、居民理事會作用,深化“文明社區、和諧家園”創建,開展社區“道德講堂”17場、“七五”普法宣講23場,唐楷鑒、倪文英入選“陜西好人榜”,“桔鄉好兒女”“城固好人”評選活動深入人心,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良好社會風尚。多個社區自發組建“小紅帽”社黨員志愿者服務隊45支1200余人,機關黨員干部融入社區,經常開展家政服務、扶貧幫困、敬老助老、就業保障、衛生整治、法律宣傳、科普教育、醫療服務、防范詐騙、消防演練等志愿活動316次,服務群眾8260人次。
(黨員志愿者與社區留守兒童一起慶“六.一”)
通過全面推行街道、社區與駐轄區各類單位黨員聯管、組織聯建、活動聯抓、資源聯用、服務聯推,打通了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兩新”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之間的壁壘,用黨的組織、活動和工作串聯起轄區內各類黨組織鏈條,真正實現了以“大團結”促進城市“大發展”格局,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要有黨性約束和推動機制。
城固縣委組織部將行業系統黨建融入街道社區工作納入單位黨建年度考核,考核分值占單位年度黨建工作總分的50%,倒逼各行業、各系統黨員常態化參與城市建設、社區治理,全方位服務群眾,形成了城市內黨組織互聯互動新格局,激發了各類主體共建共享新活力,提升了城市黨建惠民服務新水平,開辟了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今年以來,累計為社區解決問題975個、服務群眾2.29萬人次,實現了“群眾有話跟我說,有事找我辦,有難找我幫”,群眾滿意度達98%。
(作者系中共城固縣委組織部 李廷偉 王楨耀 )

??售前咨詢客服
??添加微信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