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黨建】成都: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
人氣:
日期:2019-11-27
本站新聞資訊內容(圖片、文字、視頻、GIF)部分抄摘互聯網若有侵權行為請郵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刪除處理
亞訊威視智慧黨建信息化建設整體解決方案:http://djy.yxwstech.com/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逐漸清晰。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要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記者在成都城鄉社區采訪時,真切感受到這種制度化探索帶來的變化:居住環境持續優化、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聚焦人民群眾身邊的社區治理痛點、難點,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成都正走出一條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創新之路。
黨建引領——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氣象
青綠色的老式內燃機火車頭搭配紅磚灰瓦的老式車間,5層樓高的卡通熊貓巨幅畫像立于街角,整潔的街道兩旁裝飾著各類新潮藝術“涂鴉”,不少“網紅”小景點引游人駐足拍照。
經典和現代藝術掩映交織,時尚與地方文化有機結合——這里便是“重生”后的成華區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
這是11月12日拍攝的成都成華區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一街角。 新華社記者 謝秀棟 攝
作為成都“老資格”的萬人社區,下澗槽社區以前屬于中車成都公司家屬區,居民超1.4萬人。2015年開始,歷史悠久的家屬區開始進行企業分離交接工作,人多事雜,社區改造過程異常艱難。
“最難就是拆除小區違章建筑。”二仙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鄒濤說,要勸導居民拆除違建,還要防止違建現象死灰復燃,難上加難。
“推動化解社區治理難題,一定要發揮黨在基層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干部要帶頭示范。”鄒濤說,社區建立了區域化黨建機制,成立黨建聯盟,發動社區兩委所有黨員,一家一戶登門做工作,并開拓思路,在社區選了一棟樓搞試點,展示改造效果。
盡管年事已高,在此生活了50多年的老黨員姜長盛仍堅持到各家做工作,“有一家住戶,第一次上門就把我轟了出來,我又去了3次,他們最終理解了環境的重要性”。
臨近社區改造尾聲,一位年近八旬的下澗槽社區老住戶寫下一篇感想,引發大家共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區疏于管理,私搭亂建未受約束,樓群周邊孵化了若干棚戶,公共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使人有種無形的壓迫感。微信群里經常轉發‘留住老成都的記憶’,總是配我們下澗槽的照片,可見下澗槽是被遺忘在上個世紀的古董。”
如今再到下澗槽社區,看到的是整潔干凈的院落、布局合理的停車位、精致文藝的公共設施,“空中蛛網”消失無蹤,小區還配備了“刷臉”安檢設施。
11月12日,在成都成華區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間,縫紉師傅張莉(左)向前來取件的居民展示為她縫好的衣服。下澗槽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為鎖鞋匠、縫紉師傅等提供免費場地,方便社區居民生活。 新華社記者 謝秀棟 攝
11月12日,工作人員在成都成華區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社保咨詢服務。 新華社記者 謝秀棟 攝
11月12日,鎖鞋匠鄧祖華在成都成華區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他提供的工作間內忙碌。下澗槽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為鎖鞋匠、縫紉師傅等提供免費場地,方便社區居民生活。 新華社記者 謝秀棟 攝
成都于2017年9月在全國率先成立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簡稱社治委),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社治委主任,統籌推進社區治理創新。
2018年6月,成都市出臺文件明確提出,要構建“街道、社區、小區”三級黨組織架構,形成“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機構”三方聯動的治理和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已有4328個小區建立了黨組織,近8萬名在職黨員在小區亮身份、許承諾。
成都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李軍介紹,“成都探索”促進了小區各類組織的規范運行,逐步走向有序治理狀態:推動業委會單獨組建黨組織;訂立鄰里公約,黨員業主帶頭示范,號召小區居民參與小區建設。
青白江區瀚城國際小區成功治理了停車亂象、金牛區新橋社區逐步優化了人居環境……記者發現,成都社區治理的每個角落,都不乏黨員的身影。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認為,破解基層治理“條塊分割、力量分散”難題,成都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子,化解了許多難題。成都探索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小區,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讓四中全會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一要求實實在在落地。

??售前咨詢客服
??添加微信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