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調解助力廣州舊改駛向快車道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人氣:
                    日期:2021-01-06
                   本站新聞資訊內容(圖片、文字、視頻、GIF)部分抄摘互聯網若有侵權行為請郵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刪除處理
                
            11月11日,廣州仲裁委“三舊”改造行業仲裁調解中心、省三舊改造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將就三舊改造前期的協商談判糾紛矛盾較多,一些村民想走法律途徑但是苦于成本高耗時長等問題開展仲裁和調解工作,爭取能創新實施“三舊”改造糾紛解決機制,推動舊改行業糾紛多元化解,為想爭取利益的村民提供新渠道。
	
廣東省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動“三舊”改造 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及開展舊改的工作原則中,無論是“加大政府讓利惠民力度,堅持‘先安置、后拆遷’”,還是“瞄準土地征拆難等問題,運用系統改革思維,形成工作合力”,都涉及到背后多元化解糾紛的解決機制。從這個角度說,仲裁調解中心和調解委員會的掛牌,可謂是“三舊”改造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關鍵。
按照《廣東省深入推進“三舊”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這3年廣州需要新增實施改造任務面積54000畝、完成改造任務面積35000畝。日前,廣州市委十一屆第11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關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廣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對新一輪城市更新作出重要部署,提出“2025年前先行推進重點地區更新、2030年前全面推進城市集中建成區更新、2035年前推進全域存量用地系統更新”的總體目標。可以說,在舊改加速的背景下,難啃的硬骨頭、存在的真問題慢慢展露,每一項舊改或許都禁不起更長時間的訴訟程序,迫切需要拓展多元矛盾化解機制。
日常實踐中,除仲裁通過專家斷案進而一裁定終局,加快糾紛化解速度外,調解委員會應該在舊改的過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在沒有調解委員會的時候,村民群體和推進舊改相關人員都有各自的立場,在這一溝通機制中,立場永遠只可能被劃分為非此即彼,如果恰好碰上了矛盾糾紛,工作人員不管說辭如何,站在村民群體的角度上,對立的身份將對信息溝通的有效性造成很大的減損。而如今,調解委員會介入,應該以什么樣的角色和定位來開展工作有必要考慮一番——若將自己定位為舊改工作的直接推進者,這很有可能將這一新設立的機構劃入村民的對立陣營。另外也可以將自身定位為協調兩方利益,互通兩方聲音的橋梁,以一個第三方的立場介入緊張關系中,從而間接推動舊改工作。
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形式上第三方,后者是立場上的第三方,顯然后者才是理想的定位。
事實上,在廣州舊改浪潮中跑出黃埔速度的案例中,就展現了調解委員會在舊改中能夠施加影響,促成調解達成的方面。例如,在南都關于黃埔速度的報道中提到,舊改中,村民最關心的就是回遷房何時建成以及回遷房質量。這個問題解決了舊改工作就成功了大半。為此,火村舊改項目搭建了老年人臨時安置房,為改造范圍內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吃住的場所,促進其簽約、拆卸。這樣做的效果也很明顯,“三個月,整村的簽約率就達到了90%”。當然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具體的調解手段,借由黃埔案例帶來的啟示是,舊改出現的很多癥結或許都圍繞著一個痛點,多從村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優先考慮諸如涉及衣食住行的核心民生問題,或許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售前咨詢客服
??售前咨詢客服 ??添加微信咨詢
??添加微信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