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色基因推動黨建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人氣:
日期:2021-04-20
本站新聞資訊內容(圖片、文字、視頻、GIF)部分抄摘互聯網若有侵權行為請郵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刪除處理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太行山下的濟源五龍口鎮留村,飽含著濃濃的紅色基因——在20世紀30年代,這里是濟源早期黨組織“大河里”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1934年成立的留村黨支部是我省南太行地區最早的黨支部之一;還有護送朱總司令過沁河、組織自衛團攻打日軍等諸多紅色印記。
今天的留村,正是以傳承紅色基因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著蓬勃動力。
黨員聯戶 心系百姓冷暖
4月12日,黨員梁小芬一回村,就直奔五保戶梁小松的家。
63歲的梁小松有輕微語言障礙。實行黨員聯戶制度時,身為村黨支部委員的梁小芬主動聯系梁小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隔三岔五給老人買菜送面,老人對梁小芬信賴的同時,也對黨和政府充滿了感激。
黨員聯戶,是留村加強黨員管理的一個創新。在留村黨員活動室,記者看到,一張黨員網格化管理圖將全村分成39個區域,除了流動黨員和75歲以上老黨員,其余39名黨員按區域進行分工,每人聯系10到13戶群眾。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黨員聯戶制度如同一座連心橋,不僅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也讓黨員走進了群眾心里頭。
“凡事就怕認真二字。”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先鋒說:“過去由于種種原因,個別黨員長期不參加黨組織活動。2018年新的支村兩委班子組建后,提出要加強黨員管理,落實積分制,年終低于60分者視為不合格,報上級黨組織處理。”
黨支部較了真,黨員們自然也認了真。每月25日的黨員活動日和5日、15日的“玉川先鋒課堂”以及義務勞動、公益事業等活動,在外務工的黨員都會盡量趕回來參加。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在得到鞏固的同時,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同步增強。該村黨支部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
加強陣地 賦能鄉村治理
曾經,因為無支柱產業,集體收入多年為零,且村務管理亂、矛盾問題多。
新一屆支村兩委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入手,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籌措150余萬元,高標準建成了集黨員教育、便民服務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配套老年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設施;制定完善了參加會議、黨員聯戶、黨費繳納、“學習強國”常態化、積分管理考評等制度,確保了黨建工作抓在日常、嚴在經常。
黨建優勢很快就轉化為治理優勢。針對多年來村務混亂、部分村民長期拖欠土地承包金等問題,村里成立理財小組,全面開展清欠活動,追繳欠款17萬余元,徹底解決了“里爭外欠”問題,也保護了村集體利益。
17萬元雖然不多,但村民們看出來了:“這屆班子值得信賴。”
有了群眾依賴,支村兩委大刀闊斧,結合清欠活動,統一回收流轉了450畝土地,每年可為集體增加收入30余萬元;統一收回安置了有爭議的104座空閑宅基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并在全鎮人居環境觀摩評比中拿得了二等獎;復耕改造了200余畝荒蕪石壩地和20余畝棄用建設用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35萬余元。2018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史無前例達到了57.9萬元,從而贏得了更多群眾的信賴。
2020年留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窺一斑而見全豹。留村正是五龍口鎮通過加強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通過三年強基固本行動,使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得到了全面提升。”該鎮黨委副書記吳天有說,2020年五龍口鎮榮獲“全國文明鎮”和“河南省衛生鄉鎮”稱號。
不忘初心 傳承紅色基因
走進新落成的留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史館。“大河里”紅色革命文化、革命風云大事記……這些記載著留村紅色歷史的鮮活文字,讓每一個參觀者肅然起敬。
趙先鋒說,為讓更多人牢記黨史,不忘村史,支村兩委決定修建村史館。沒想到,村史館剛落成,參觀的村民就紛至沓來。村民們表示:“現在才知道原來英雄就在我們身邊,這就是學習黨史、重溫初心的最好教材。”
“啥時候都不能忘了來時的路。”趙先鋒對偉大革命精神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今天我們更要繼承先烈遺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在紅色精神的感召下,各項工作蓬勃發展,由原來的后進村一舉躋身為全鎮第一梯隊,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五龍口鎮黨委書記牛東紅、鎮長許擁軍表示,我們將繼續以黨的建設為“原動力”,以紅色基因為“主色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售前咨詢客服
??添加微信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