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黨建系統推動黨建工作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常德市委組織部
		
                    人氣:
                    日期:2020-08-18
                   本站新聞資訊內容(圖片、文字、視頻、GIF)部分抄摘互聯網若有侵權行為請郵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刪除處理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今年,常德市承擔全省干部管理大數據平臺試點任務,市委抓住這一契機,響亮提出和大力推進“智慧黨建”,在黨的建設上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手段,著力推動黨建工作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從人工化向數字化轉變。
一、科學研判,確保“智慧黨建”順大勢集大成
1.推進“智慧黨建”,上級有明確要求。中央組織部提出,要將黨建信息化建設作為今后一段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省委組織部在常德開展干部管理大數據平臺試點,并選派1名干部掛職擔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專抓此項工作。常德市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敏銳性,準確把握未來大數據發展趨勢,在市委七屆四次全會上作出部署,決定加快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集黨務政務商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努力建設“升級版”的服務型基層黨組織。
2.推進“智慧黨建”,常德有良好基礎。近年來常德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設,建成并運行云計算中心,探索開展部分便民服務的智能應用研發,打通56個部門數據壁壘,共匯總聚集18.5億條信息,可共享的資源目錄達502個,為“智慧黨建”平臺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3.推進“智慧黨建”,外地有先行探索。在推進黨建工作信息化上,全國很多地方進行了積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鑒。如陜西咸陽、山東濟寧、深圳南山、益陽桃江等地,都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形成可觀摩的模式。對于這些做法,常德市堅持上門考察、虛心學習,取其長、補其短,力爭成為集大成者。
二、科學設計,確保“智慧黨建”站得高看得遠
“智慧黨建”,核心在于智慧二字,體現在理念、技術、制度三個層面的改革創新。立足于科學先進、全面系統,常德市精心搞好頂層設計,確定核心主題為“智慧黨建、為民服務”;總體框架為“一體兩翼”,即智慧常德”數據平臺和“智慧黨建”、干部管理大數據兩個子平臺;實施路徑為“一網五平臺”,即依托“智慧黨建”這張大網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管理平臺和黨員APP信息平臺;功能模式為“三務合一”,即推行黨務、政務、商務“三務合一”。
1.理念創新,追求服務精細化。堅持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深度融合,以黨務統領政務商務服務,通過“開門、架橋、修路”推動線上政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社區),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拓展商務脈絡,政府主導平臺和其他電商平臺共融一體,推動電商物流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堅持黨員教育管理與時俱進,按照“管理有層級,數據無距離”的原則,通過“一網五平臺”的上下貫通,實現黨內統計一鍵生成、“三會一課”在線運行,對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實行痕跡化、記實化管理,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真正覆蓋到每個基層支部和每個黨員。堅持信息資源充分整合、開放共享,一切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政務服務、商務代辦、信息發布都可以進入平臺。
2.技術創新,對接信息數字化。著力改進現代遠程教育,通過手機APP實現最新最全教育資源的即時推送,平臺管理后臺對黨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在線督導、定量考核。著力打造黨務管理平臺,各級管理員通過后臺可對各類黨務工作進行線上安排、提醒、考核。著力構建新型組織體系,借助互聯網與移動設備端,利用定位、可視化系統,實現新形勢下組織與黨員的緊密聯系,使流動黨員“人走千里一線牽,組織時刻在身邊”,形成強烈的組織向心力和歸屬感。
3.制度創新,實現管理現代化。以“智慧黨建”平臺為支撐,探索構建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靈活高效的黨建工作制度體系。改進民主監督制度,通過平臺打通上下聯系渠道,建立提出建議、表達訴求、反映問題的高效通道,推動民主監督由內部監督向全民監督、重點監督向全面監督、定期監督向即時監督的深刻轉變。改進組織生活制度,打破傳統的組織生活形式,實行網上開展“三會一課”、網上繳納黨費、在線參加視頻學習等,形成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互融互通的全新模式,做到線上促進線下、線下豐富線上。改進干部管理制度,將各職能部門形成的干部個人負面清單自動流入干部管理系統,實現干部教育培訓、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管理監督、激勵懲戒各個環節的大數據管理,為精準選人、科學育人提供科學依據。
三、科學推進,確保“智慧黨建”可復制可推廣
推進“智慧黨建”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按照優先特殊部門、特殊群體、特殊事項的原則,堅持逐步推進、逐步完善、逐步覆蓋,力爭在2021年7月1日前平臺全面運行,以實際行動向建黨100周年獻禮。具體分三步走:第一步,2018年2月底前,完成黨建平臺主體建設;第二步,2018年12月底前,建成市縣“智慧黨建”指揮中心和鄉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第三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實現可網上辦理的為民服務功能。
1.采集基礎信息。對接上級文件要求,確定黨員基本信息采集30項、黨組織信息15項,干部18個信息集、203項。在武陵區、津市市開展采集試點,再全面開展基礎數據信息采集和補錄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32萬名黨員、3000名正科級及以上干部、14474個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信息錄入工作,錄入覆蓋面達到96%。
2.建設基層平臺。整合相關單位關于基層平臺建設的資源,統籌、規范建好多功能綜合服務平臺,統一硬件配置清單,確保制式統一、上下一致。在4個區縣(市)進行試點,全面鋪開平臺建設、硬件配置、網絡鋪設等工作。目前,全市鄉鎮、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任務已完成70%。在建設模式上堅持市場的事交給市場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探索運營、管理、培訓模式,確保“智慧黨建”可持續發展。堅持地方與企業互贏合作,由浪潮公司免費負責軟件開發。
3.加強基本隊伍。為平臺有序運行選優配強三支隊伍:能干的村干部隊伍,推行村干部隊伍專職化和村干部坐班制,大幅提高村干部待遇,切實加強村干部教育培訓。年輕的聯絡員隊伍,采取專兼職形式為每個村(社區)配備1名35歲以下的黨建聯絡員,專門負責平臺的運行和維護,其待遇由財政全額保障。穩定的志愿者隊伍,建立黨員志愿者開展黨員服務日活動的常態機制,讓機關黨員干部成為智慧黨建平臺的重要維護力量,帶動形成新型黨群干群關系。
 
  
 
                             
                             
                            

 ??售前咨詢客服
??售前咨詢客服 ??添加微信咨詢
??添加微信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
??全國服務熱線